|
图片编号: |
fi0003228085 |
像素: |
5760 * 3840 |
解析度: |
300 |
图片大小: |
10.7MB |
年届八十五的蔡昌寿是百年乐器厂蔡福记的第三代传人,师承浙派斲琴大师徐文镜,大半辈子埋首斲琴,如今已桃李满门,却未有想过退下来。 |
|
|
图片编号: |
fi0003228086 |
像素: |
5124 * 3564 |
解析度: |
300 |
图片大小: |
7.2MB |
▲徒弟黄良喜(右)跟随蔡昌寿学师十多年,形容老师情操高尚,十分疼爱学生,从不吝啬相赠古木造琴。 |
|
|
图片编号: |
fi0003228087 |
像素: |
5760 * 3840 |
解析度: |
300 |
图片大小: |
10.2MB |
▲▲蔡福记招牌由已故国学大师饶宗颐所题,二人因修理古琴相交。 |
|
|
|
图片编号: |
fi0003228088 |
像素: |
5760 * 3840 |
解析度: |
300 |
图片大小: |
9.1MB |
▲古琴艺术于一四年入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。 |
|
|
图片编号: |
fi0003228089 |
像素: |
3840 * 5760 |
解析度: |
300 |
图片大小: |
8.9MB |
▲斲琴的「斲」(音「啄」)解作砍削,即锯、刨木,之后工序包括「挖」,即修挖古琴槽腹。 |
|
|
图片编号: |
fi0003228090 |
像素: |
5274 * 3672 |
解析度: |
300 |
图片大小: |
6.3MB |
▲乐器厂几经迁徙,最终落户石硖尾赛马会创意艺术中心,每周末成为师徒聚脚地,更是孕育未来斲琴师的摇篮。 |
|
|
|
图片编号: |
fi0003228091 |
像素: |
5760 * 3840 |
解析度: |
300 |
图片大小: |
12.1MB |
学斲琴一定要是知音人。傢俬是木造,古琴也是木造,斲琴者不能只把自己当是木匠。 |
|
|
图片编号: |
fi0003228092 |
像素: |
3750 * 2562 |
解析度: |
300 |
图片大小: |
3.6MB |
▲蔡昌寿年轻时长期低头斲琴,使颈椎神经退化,如今已不能亲手斲琴。 |
|
|
图片编号: |
fi0003228093 |
像素: |
4542 * 2982 |
解析度: |
300 |
图片大小: |
5.1MB |
▲▲蔡福记招牌由已故国学大师饶宗颐所题,二人因修理古琴相交。 |
|
|